來源: 信網 責編:戴慧慧 2022-12-23 18:19:34
【編者按】按照“提得準、說得對、辦得好”的提案工作目標,青島市政協提案辦聯合信網傳媒推出“優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劃,挖掘優秀提案的思想內涵,捕捉提案人的思想亮點,廣泛宣傳、典型引路,以此不斷提升政協委員履職成效。
潘曉莉走訪學校。(來源:受訪者)
信網12月23日訊(記者 顧青青)教育,一直是每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聚焦的話題。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基礎資源配置不均衡、創新型成果不顯著以及缺乏標桿性學校引領等問題制約著教育信息化發揮更大作用。作為一名中學校長,青島市政協委員潘曉莉深刻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為一線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好處,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這一優質的教育資源。今年,潘曉莉提出的“深入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提案”獲評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優秀提案。
潘曉莉委員的提案與青島市教育局的重點工作不謀而合。如今,青島的校園基本實現5G網絡覆蓋,打造了青島教育e平臺體系,市教育局組織了近200位名師參與錄制“名師導學”課及課后網名師空中課堂。推薦西海岸新區作為省級全環境育人試驗區,就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隨堂監測中的運用進行實踐探索。
提效減負離不開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
“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使命,通過信息化能夠保障教育的‘起點公平’,從而促進‘過程公平’,實現‘結果公平’?!迸藭岳蛘J為,基礎教育階段,推進信息化工作對于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教師減負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從事教育行業多年,作為青島超銀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潘曉莉曾走訪多所學校,她發現雖然如今教育部加強了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強化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但是學校網絡、硬件設備等基礎設施資源配置不均衡,導致“小馬拉大車”的現象,而這一現象鄉村教育、某些民辦教育學校顯得尤為突出。
此外,她在走訪中還發現,目前大部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主要體現在電子大屏、智慧黑板、網絡設備等硬件,還處在基礎“信息”收集階段,已達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階段并有一定信息化建設成果的教育類單位比較少,基礎教育不僅缺乏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育創新型融合的成果輸出,行業內也沒有標桿性學校引領,“這就導致擁有好經驗的學校無法得到復制和推廣,也讓有學習意向推進此項工作的學校無了解、學習的渠道?!?/p>
委員為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言獻策
“教育信息化是人類面臨的嶄新課題,目前還沒有成功的經驗和規律可循?!睘榱苏莆漳壳敖逃畔⒒默F狀,前期潘曉莉進行了多次調研分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材料,通過訪談、問卷調査等手段深入了解目前教育教學中學生評價以及學生發展的現狀。圍繞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解決教育公平中“高位公平”的問題、多領域融合加快創新型成果輸出等,她提出了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提案。
潘曉莉提出,青島作為全國首批“千兆城市”,應完善基礎資源配置,促進5G與教育融合,并通過多領域融合,加快創新型成果輸出。此外,對于建議的實施路徑,潘曉莉也在提案中給相關部門指明了方向。她建議樹立標桿學校,建立真正適合教育的字化產品人才庫,打造未來技術和教育共生融合的智慧校園。
兩部門“助力”青島基礎教育信息化
潘曉莉的提案受到了青島市教育局及青島市通信管理局的高度重視。目前,青島已出臺5G基站獎補政策,鼓勵通信運營企業大力建設5G基站。據統計,青島各級校園已基本實現5G網絡覆蓋,此外青島教育e平臺體系也已形成。
青島市教育局還組織了近200位名師參與錄制“名師導學”課及課后網名師空中課堂,并推薦西海岸新區作為省級全環境育人試驗區,就智慧教育環境下課堂教學隨堂監測中的運用進行實踐探索,待形成有效經驗后進一步在全市推廣。
對于未來如何推進青島基礎教育化,青島市教育局也進行了下一步規劃。據悉,2022年6月,青島市教育局印發了《青島市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行動計劃(2022-2024年)》,已經提出將從師生信息素養提升、教育網絡安全保障、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智慧教育環境建設、人工智能教育提質、教育e平臺賦能、加強“互聯網+教育”新型服務供給模式建設,提升線上教育服務品質,賦能“雙減”,加快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
關于深入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提案
提案人:潘曉莉
一、基礎資源配置不均衡
2022年,教育部加強了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強化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但是學校網絡、硬件設備等基礎設施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鄉村教育、某些民辦教育基礎資源配置較少,導致“小馬拉大車”的現象產生。
二、創新性成果不顯著
目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主要體現在電子大屏、智慧黑板、網絡設備等硬件,即還處在基礎的“信息”收集階段,能夠處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階段并有一定信息化建設成果的教育類單位比較少,基礎教育缺乏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育創新型融合的成果輸出。
三、缺乏標桿學校引領
基礎教育信息化推進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教育信息化重視程度不足,傳統的管理理念與思維方式限制了信息化工作的推進。特別是行業內缺乏標桿學校的樹立,讓好的經驗無法得到復制和推廣,也讓有學習意向推進此項工作的學校無了解、學習的渠道。
基礎教育階段,做好信息化工作對于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教師減負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議如下:
一、完善基礎資源配置,促進5G與教育融合
繼續增加基礎建設,資源均衡配置,深度進行信息技術手段與教育的融合。2021年12月,首屆“千兆城市”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青島也成為了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建議相關部門設立政府補貼進行學校5G網絡全面覆蓋,建設學校5G微服務,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城市與鄉鎮學校的數字鴻溝,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做好硬件保障;相關部門設定信息化建設補貼,支持一批教育類單位自研5G、人工智能的應用平臺、建設人工智能教室等,激發學校創新動力。
二、多領域融合,加快創新型成果輸出
2018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引導學生利用空間參與課內外教學活動,根據自身學習需要選擇網絡課程、在線測試等;讓學生利用學習診斷、學習預警等可視化分析結果,發現問題,改善學習?!币虼送七M基礎教育信息化除了硬件建設,更要通過信息化加速教育方式、學習方式的轉型和升級。
一是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和學校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的課程開發,統籌部署、落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利用AI分析學生課前、課堂以及課后的表現;探索人工智能在未成年人識別生態特征領域的場景應用。
二是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協同在數字化學習領域開創基于深度學習的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新模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并通過對學習數據的深度分析,判斷學習者原有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和學習適應情況,提供學習指導推送學習資源。
三、建議實施路徑
(一)樹立標桿學校,發揮引領作用
“一群被過去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在教今天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共同學習、一起成長?!蓖七M基礎教育信息化,需要從上至下的思想轉變,需要標桿學校的示范引領。
教育單位要形成合力,本著成熟先上的原則,積極探索創新性強、可復制的標桿學校進行區域推廣。建議相關部門從國家、省、市各級優秀解決方案獲獎的教育類單位、國家重大課題實驗校、國家試點項目入圍的教育類單位等權威獎項、研究中,推選有創新力、實踐性強、可推廣復制的單位進行樹標。
(二)建立人才庫,研發真正適合教育的數字化產品
目前我國華為、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具備國內外先進的技術,但缺少熟悉教育全過程的研發人員??拼笥嶏w等在人工智能領域研究較深,但缺少師生評價、教學全過程的探索。希沃等提供常態化硬件環境,但缺少動態體系的評價和預測發展。針對于此,可以由政府牽頭配套政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支持技術公司和學校從理念、總體部署、發展平臺等深度融合。從政府、學校、企業等領域抽調人才,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庫。人才庫的專家融合技術語言和教育語言,統籌區域教育信息化,深度結合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方法。探索學生多元評價、教師職業評價,預測師生未來發展,保證設計出的數字化產品能夠真正服務于教育,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對有研發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學校、企業,由各個區市提供政策扶持,建設一批高科技、清潔無污染的現代化重點企業,也可以為青島工業化發展貢獻技術力量。
(三)從精細化治理到個性化服務,打造未來技術和教育共生融合的智慧校園
在前兩條探索路徑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將教與學的過程數字化,用動態分析代替簡單的多媒體資源疊加。進行基于數字化技術的國家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庫建設,依據最新的教育理論及數字技術邏輯,進行具體化、數字化界定,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目標選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都可以被計算機系統有效記錄、識別,最終為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習進程,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成效、教學特色等進行實時統計及可視化呈現奠定基礎。利用科學有效的學生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及教師發展體系,通過對師、生教與學過程及特征的精準統計、動態分析,打破學生認知發展、個性形成的“黑箱”,對教與學全過程進行全面數字化。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